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揭开3种新型“保健品”套路,提醒家人不要上当受骗
 [打印]添加时间:2021-05-29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315
   最近,有一段视频在网上十分火热,引起网友热议。视频中,多位衣着端正的“神医”在推销“神药”“保健品”,号称能根治各类疑难杂症,并喊出开头的那句话术。看到这种画面,年轻人可能会觉得好笑,并且嗤之以鼻。可你不知道的是,无数中老年人扎扎实实地上过他们的当,掏空钱包买回一堆无用、甚至有害的“保健品”。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近期常见的一些保健品骗局。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深陷保健品骗局不能自拔,一定要伸出援手,把他/她拉回正轨。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骗局
 
  一直以来,许多保健产品的功效都备受争议,尤其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骗局更让人对它有所戒备。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调查数据,70%以上的“保健产品”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此外,有调查显示,超过42%的老年人因购买保健产品而上当受骗,而每5位上当的老年人,只有1人会选择报警。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兵说:“在销售人员的花言巧语之下,一个只需要几千元的辅助治疗仪,可以卖到几万元一台。”为什么老年人总是首当其冲,成为保健品骗局的受害者呢?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年龄、疾病等原因,老年人身体每况愈下,所以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更讲究养生和保健,愿意购买保健品;
 
  第二,老年人容易与社会脱节,跟不上信息的更新变化,不知道保健品市场的水有多深,而且出于贪小便宜的心理,购买保健品送一堆廉价的东西,就会觉得很划算;
 
  第三,老年人普遍比较孤独,儿女有自己的家庭,每天都要工作,孙子孙女也每天上学,平时想找个人说话都难。老年人更希望与人交流,保健品销售员抓住老年人的心理,很容易取得信任,让他们放松警惕;
 
  第四,一二线城市的老年人会有一些存款,部分人每个月有退休金,舍得花钱买保健品;3个新型“养生”骗局,一一拆穿
 
  近年来,保健产品的真假越来越难以分辨,新型“高科技”层出不穷,中老年人容易被忽悠。下面小九介绍3种近期常见的“骗局”,希望大家能擦亮眼睛。
 
  骗局1:喝养生水通血管,治百病
 
  据传言,“量子能水”取自地下万米深处,日常饮用有治疗肺炎、鼻炎、中风、高血压、月经不调等疾病的功效,甚至可以抑制癌细胞、弓形虫。此外,还有一种“竹盐水”的养生水号称可以“通血管,预防高血压和脑梗”。
 
  然而,在相关部门认可的《保健品的27种保健功能》中,并没有“防癌抗癌”这一项。所谓的“量子产品”,其实是收割智商税的伪科技产品,量子技术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要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销售人员用“高科技”包装产品,很容易取得信任。
 
  实际上,不管是量子能水还是竹盐水,都毫无益处。骗局2:白藜芦醇预防心脑血管病
 
  传言称,法国人虽然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却很低,这是因为他们爱喝葡萄酒,而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作用很大。从此,白藜芦醇就“走红”了,商家宣称它可以抗衰老、抗血管老化等,将其吹捧为“神药”。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边原表示,白藜芦醇除了广泛存在于葡萄酒中,还存在于花生、虎杖等植物中,它只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并非药物,虽然有科学家对白藜芦醇的延寿、防癌功效进行过研究,但都是建立在动物试验和体外细胞试验的基础上,白藜芦醇对人是有害还是有益,目前尚无确切答案。骗局3:脱糖电饭煲,帮助降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米饭容易使血糖升高,因此一些商家看准商机,推出了脱糖电饭煲,宣称“可以降低米饭70%的糖”。产品一经推出,在电商平台上的销量就突破了10W+,在中老年人圈子里成了“网红产品”。
 
  难道脱糖电饭煲真的能给米饭“降糖”吗?
 
  实际上,这种电饭煲只是增加了一个收集米汤的盒子,米饭蒸到半熟时将米汤过滤掉。实验证实,人吃了脱糖电饭煲煮出来的米饭后,血糖变化与普通米饭没有任何差异。
 
  不仅如此,专家还提醒,食用“脱糖米饭”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从而摄入更多的精制主食,反而使得血糖更高,不利于病情控制。如何识别保健品骗局?
 
  如今保健品的骗局五花八门,家中老人通过电视、路边、推销员的广告,容易上当受骗。我们应该如何识别保健品骗局呢?
 
  1.一定要明确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坚决不把保健品当成药品使用;
 
  2.即使要购买保健品,也要通过正规渠道,不轻信来路不明的分享会或养生活动;
 
  3.购买保健品前,要看清楚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比如保健食品的特殊标识(蓝帽子)、批号、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4.购买保健品后,保留好相关的购买凭证,万一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购买凭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输入相应的批准文号,查找对应内容,辨别真假。
 
  此外,如果家中长辈不慎受骗了,我们不要一味地指责,毕竟他们也不想发生这种情况。正确做法应该是,先肯定他们购买保健品的初衷,再用婉转的语气告知他们如何识别骗局,劝导理性消费,以免引起家庭矛盾。当然,不是所有的保健品都是“假货”,关键在于学会辨别。你的家人都买过保健品吗?当遇到家人疯狂购买保健品的情况时,你会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