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保健品之伤待解,“候鸟式养老”项目又来,同样是血本无归
 [打印]添加时间:2021-05-29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318
   5月25日本报刊发《花数万元买“药”,其实是固体饮料》报道后,引起了平度市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目前已对此事立案调查。同时,本报报道也引发了网友共鸣,针对保健品之“害”,上百位网友留言,分享与家中老人“拉锯战”的经历,保健品之“害”的背后,还隐藏着亲情之痛。详见《真·探007号案追踪|老人花20万买保健品,家人苦劝遭怼“又没花你的钱”!看保健品套路下的亲情之痛》。
 
  其实,保健品之害对于老年人来说,只是冰山一角,由于辨识力低,越来越多的投资、消费陷阱瞄准了他们,近日,一个涉嫌非法集资的养老项目又浮出水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朗气清,退休后的王阿姨正在小区公园晒着太阳,这时来了几个年轻人,热情地向她介绍一款非常划算的三天两夜的上海周边旅游项目,她忍不住动了心参加了这个项目。
 
  在旅游过程中,一个新鲜的词汇出现了,“候鸟式养老”,不同的季节可以选择不同的地方旅游养老,只需要购买一个“养老床位”,一个床位10万元。不仅可以住当地养老院,还可以住外地。更重要的是,这10万元还有高额利息,每年10%,远远高出银行和一般的投资理财。如果投资20万以上,年利息还可以提升到15%。
 
  便宜旅游,优质服务,预订养老床位,还能有高额投资回报。王阿姨动了心,投了资,最开始确实可以收到利息,然而直到2018年7月,这一切都停止了。
 
  真相是什么?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
 
  5月21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陈威洋、陆秀凤、虞福民、黄慧娟、张菁集资诈骗案,以集资诈骗罪判处陈威洋无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万元(以下币种相同);以集资诈骗罪分别判处陆秀凤、虞福民、黄慧娟、张菁有期徒刑十三年至七年,并处罚金七十万元至三十万元的刑罚。
 
  从2018年上海大爱城董事长陈威洋于12月13日被拘押算起,这桩巨额诈骗案,历时近两年半,似乎已经落幕。
 
  上海大爱城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22日在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陈威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数据处理,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
 
  其经营模式是会员制服务旅游养老。在上海大爱城公司官网上,对于它自身的介绍是:计划五年内在全国各地建立可以容纳500个老人的大型养老基地300个以上;当时正在建设或筹建的项目有海南的东方海口、广西的北海、安徽的万佛湖、浙江的台州、杭州、临安、安吉、沈阳、河北、河南郑州等。它被描述成了一家成长潜力无限的企业。然而实际上,这些项目并没有落地实施,大部分都停留在纸面上。
 
  像前述王阿姨一样血本无归的投资者多达2000多人。最开始是利息没了,再后来,旅游、床位、本金什么都没有了。那么被吸收的巨额投资都去了哪里呢?那些在宣传时提及的计划筹建的项目,并没有落地,上海大爱城通过预付合同、会员等手段,吸收了大量的投资,引新还旧,利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资金链一旦断裂后便会崩盘。这正是像极了“庞氏骗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上海一中院介绍被告人陈威洋于2013年8月起先后设立且实际控制上海大爱城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大爱城商贸有限公司,并陆续在本市及苏州、扬州等地设立多家门店或分公司。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被告人陈威洋以上述公司为平台,以预订养老床位、智能床垫等为名目,以8%-25%的固定收益及奖励黄金、房产等为诱饵,公开向4000余名以老年人为主的投资人非法集资人民币10亿余元(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所得资金汇集至陈威洋控制的银行账户内,由其支配使用。除6亿余元用于兑付前期投资人本息、奖励外,其余钱款被用于各项运营费用、支付高额业务提成等,仅少量资金用于投资经营等。至案发,造成2000余名被害人实际损失5.24亿余元。
 
  “高额分红”诱惑当前警察家人联手劝停执拗的老人
 
  虚构一个养老项目,以高额回报忽悠老年人投资,这是典型的骗局。前不久,湖北武汉的胡婆婆就差点中了招。幸好民警采取了“人盯人”战术……
 
  5月19日下午,胡婆婆在一名男青年陪同下来到银行,要把自己卡里的5万元转到一个私人账户。
 
  银行工作人员发现,收款人跟胡婆婆没有亲属关系,同行的男青年也不是老人的亲戚,于是果断向社区民警求助。
 
  “我们赶到了,一听就觉得是诈骗,但是婆婆很固执,她说要取钱,要投资。”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上海派出所民警许海康说。
 
  就在民警询问详情时,陪同老人的青年男子悄悄离开了。
 
  胡婆婆说,这笔钱她准备投资一家养老院,不仅每年能拿到高额分红,还能预留床位,过几年就能住过去养老。
 
  民警拿出手机,搜索了这家养老院的相关信息,发现果然是个骗局。
 
  民警告知胡婆婆后,胡婆婆将信将疑,说有事要回家。可出了银行大门,婆婆却去了相反方向。
 
  民警担心老人去另一家银行转账,于是跟了过去,一路上不停地宣传反诈骗知识。见民警一路跟随,老人这才扭头回了家。
 
  回到派出所,民警仍不放心,拨通了胡婆婆女儿的电话。没想到女儿说,老人刚回家,转身又出门了。
 
  “我一听,不会是又去了吧?开警车赶过去了,刚走到路口就看到胡婆婆在银行门口。”许海康说。
 
  此时,胡婆婆正在自助取款机前准备取款,民警赶紧上前劝说。随后,胡婆婆女儿也赶到现场。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老人这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被骗了。
 
  警惕“预付”和“投资”两大陷阱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4018766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是18.7%。有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数量正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养老,牵动的不仅是子女和老人的心,还有钱袋子。2016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就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自然吸引了无数人投身“蓝海”,自然也有人鱼目混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1年5月19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非法集资”和“养老”组合检索,获得判决书1415篇;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养老”组合检索,获得判决书2174篇。并且观察检索结果的年度数量,近些年来该类案件判决书的数量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新浪财经的公开报道曾提到,从2018年到2020年,养老产业相关非法集资案件多达6614起。
 
  2021年4月15日,“7亿元养老投资项目爆雷”的消息引发热议。据央视财经报道,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旗下一款名为“康嘉逸居”的养老产品资金链断裂。据投资者表示,现在大约有2600位老人交了7亿元。
 
  2021年3月15日,惠东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惠东发布”通报称,经过初步调查,“长者屋”通过不同销售渠道向老人兜售形式多样的养老医疗理财产品,其经营模式涉嫌违法犯罪。据统计,涉案金额高达一亿元。
 
  2020年8月22日益阳朝阳公安发布公告,益阳市高新区衡福海养老服务中心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由益阳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依法立案侦查。据《财经》杂志相关报道,衡福海与投资人签订的合同名称为《预订养老服务合同》。
 
  2020年7月17日,“资阳警事”发布通告称,益阳市纳诺老年公寓有限公司(益阳光辉颐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由益阳市公安局资阳分局依法立案侦查。据统计纳诺老年公寓项目累计参与会员达数千人,涉案总金额达6.47亿元。
 
  2021年5月17日,全国老龄办、公安部、民政部、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以下简称《提示》)。该《提示》提及,当下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形式主要有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和宣称“以房养老”为名四种。同时,《提示》还对四种非法集资形式的主要表现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上述近一年左右引发社会热议的案例来看,当下涉嫌非法集资或集资诈骗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预付。这种预付不仅仅是推出养老金融产品的买房所明确标识的预订养老服务、预订床位、预付卡等,还有以各种名头推出的会员卡、贵宾卡、保证金等,实际上也是预付的变形产品。养老机构通过这些措施相当于提前获取资金,这些资金是否能够得到善用,直接决定是否会“爆雷”。
 
  除了预付这种销售手段外,以投资之名吸纳资金也是重要的特征。一般机构会诱骗投资者投资,名头多为各类养老基地、养老公寓等,多是房产项目居多,在这样的项目下,养老机构通常承诺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承诺高额回报,吸引老人参加;除此之外,还有养老机构鼓动投资者签订“借贷”或者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抵押房屋,获取出借资金用以投资其机构的“理财产品”,抑或是宣称“无本金理财”,承诺给与投资者一定利息。前文《提示》中所提及的“以房养老”就是最常见的形式。
 
  无论是预付还是投资,本质上源于养老行业的资金流动问题。养老项目的回报周期长,为了能够加速资本流转,从业人员选择各种方式如销售会员卡,高额返利等,都是想提前回收部分投资。
 
  老年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社交关系简单,子女不常在身边,同时金融理财知识相对匮乏,这便让不法机构有了可乘之机。面对层层套路,北京银保监认为老年消费者应学习金融知识,增强自身识别能力;提高警惕意识,防止个人信息外泄;科学理性投资,抵御诱惑不贪小利;冷静应对诈骗,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