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在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下,开始选择朋克养生法。
啤酒杯里泡枸杞,可乐瓶里加党参,五花八门的养生方式层出不穷,更有不少惜命一族自嘲道:“吃饭一小口,吃药一大把;饭可以不吃,但药不能停。”
今年6·18当天开场仅仅5分钟,京东商城里增强免疫力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了42倍。
消费端的星星之火自然而然地点燃了供给端的热情。商家们不约而同地瞄准了这一商机,从最简单的维生素到口服玻尿酸;从益生菌到护肝片;从氨糖到鱼油……琳琅满目的保健品着实让人挑花了眼。
与此同时,保健品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中经历着洗牌和重塑。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新型保健品销量节节攀高;另一边则是曾经的行业大佬跌落神坛。
今年6月,美国最大保健品公司GNC申请破产重整,此前投资GNC的哈药股份或将因此损失超20亿元。
保健品行业在过去几十年的沉浮里经历了怎样的喜怒哀乐?当潮水退去,能否涌现出新的龙头?行业未来的发展又将有哪些趋势?
忆往昔,群魔乱舞
从上世纪80年代到1997年,中国一直处于保健品行业初级发展阶段。该阶段的产品主要有蜂王浆、口服液、儿童营养液等,产品及功能都较为单一。
行业内企业数量从最初的100多家迅速增加至巅峰时期的3000多家,销售规模也从十几亿突破至最高300亿元。
但抛开表面看内里则会发现,各企业鱼龙混杂、野蛮生长。其中部分企业使用的原材料成分不明确,工厂粗制滥造,甚至是无证经营销售,安全事件频发。
1998年起,随着安利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保健品开启了膳食营养补充剂的新时代。然而,前期的一系列遗留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不仅如此,以安利、无限极为代表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后,多采用“直营+销售代表”的方式进行推广。